上世紀八十年代,香港大導演李翰祥受邀北上內地開拍野心巨制《火燒圓明園》。
影片在當時得到了內地的大力支持,不僅全程在故宮和頤和園取景,成為首部在故宮皇城取景的電影,更是邀請了多位清史專家參與劇本創作,其制作規模在當時可謂空前絕后。
以《火燒圓明園》為例,影片拍攝期間,導演李翰祥居然耗資64萬元搭建了起一個仿真的圓明園外景地,并在拍攝尾聲時將其一把火燒掉,由此可見影片的大手筆。
《火燒圓明園》之后,李翰祥又完成了《垂簾聽政》和續集《一代妖后》,三部電影合成“西太后三部曲”,僅前兩部的香港票房就高達2700多萬,主演梁家輝獲得金像獎影帝。
在內地同樣上映后轟動一時,更獲得了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。
李翰祥的這套“西太后三部曲”的成功,帶動了香港和大陸的清宮戲熱潮。
僅八十年代中后期,有關慈禧、溥儀等末代皇朝掌權者的影視作品就不計其數,其中不乏名垂影史的杰作,如攬括奧斯卡九項大獎、意大利名導貝托魯奇執導的《末代皇帝》。
清宮戲越拍越多,慈禧太后、末代皇帝、滿清君王的故事被演繹戲說了個遍之后,便有導演盯上了更具有噱頭的太監群體。
此類角色常見于各種古裝宮廷劇,但卻只能做配角,而因其私密卑微的身份屬性,更讓現代人產生了好奇和想象。比如香港就有兩部莫少聰主演的古裝傳記片《中國最后一個太監》。
同時期的內地長春電影廠,也拍攝了一部題材類似的清宮電影《太監秘史》。
除了這兩部作品外,講述清末太監秘史的電影,還有1990年的《嫁到宮里的男人》。
該片也是一部港臺電影公司與內地電影廠合拍的古裝片,由臺灣省的大導演白景瑞執導,香港歌手張立基與內地實力派女星斯琴高娃主演。
故事也與莫少聰那部《最后一個太監》類似,卻被埋沒低估多年。
本期「被遺忘的國產片」,就來聊聊這部老電影——
《嫁到宮里的男人》
Forbidden Imperial Tales
本片又名《禁宮竊情》,上映于1990年。
導演白景瑞是臺灣電影史上的重要人物,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經成名,與李行導演一起開創健康寫實片風潮,七十年代執導了不少瓊瑤言情電影,還曾與大導演胡金銓一起合導《大輪回》。
這部《嫁到宮里的男人》是白景瑞生前最后一部導演電影,在當年也是臺灣首部全程在內地取景的電影,匯集了兩岸三地的陣容,在當時頗受關注,遺憾的是上映后票房反響不佳。
電影的主演是歌手張立基,1986年,張立基參加亞視舉辦的首屆未來偶像爭霸賽,憑借自身良好的音樂潛質與舞蹈功底,一舉奪得冠軍及最具潛質獎,隨后推出《急行夜車》、《你好嗎》等四張專輯,成績均不俗,因此開始進入演藝圈。
《嫁到宮里的男人》拍攝時,張立基還只是歌壇新秀,知名度不算高,被導演相中的原因應該是白凈外型和瘦小的體型,加上舞蹈訓練出的利落身手(片中有武打戲),但是這部主演電影上映后,在港臺地區票房都不理想,口碑也沒有達到預期,對張立基的演藝道路提升有限。
女主角王玉玲是臺灣華視演員,1991年推出過一張唱片《是不是該談談的時候》,1993年與男友赴夏威夷度假時不幸墜機罹難,本片也成了她唯一一次電影演出。
電影中飾演慈禧太后的演員是內地女星斯琴高娃,當時她已經憑借《駱駝祥子》成為內地實力派女演員的代表,1985年又因參演電影《似水流年》拿下金像獎影后,成為首位獲得香港金像獎影后的內地女演員。此外片中的配角還有歸亞蕾。
影片的編劇是內地著名劇作家王樹元,他尤其以清宮戲題材擅長,代表作是電視劇《末代皇帝》、李翰祥的電影《一代妖后》,也因此這部《嫁到宮里的男人》中的部分情節和《一代妖后》有不少重合相像的地方。
再說電影的故事,影片和《中國最后一個太監》一樣,都以太監的悲慘命運為主軸,勾連起從清末到民國之間的時代滄桑風雨。
電影開始于民國初年,一支送嫁的隊伍正在敲鑼打鼓。
一名年邁的老樂師被人揪了出來,只因這名老樂師被人認出曾經是一名太監。太監送嫁被視作很不吉利。
老太監卑微地求對方高抬貴手,附近的洋人游客們聽到爭吵聲,好奇“太監”到底是什么身份,于是掏出一張鈔票,讓老太監脫下褲子讓他們見識一下。
明知道對方是把自己當怪物一樣在故意侮辱,可老太監卻不敢拒絕眼前的鈔票。
故事由此切回到老太監的回憶,而他就是故事的男主角永福(張立基 飾)。
清末,東郊雜耍班的永福、永壽兩兄弟,都愛上了鄰家的美麗姑娘滿珠。
哥哥永福和滿珠是青梅竹馬,兩人互存愛意,可永福是孫家領養的孩子,他知道弟弟也喜歡滿珠,為了報答養父的養育之恩,永福本打算主動退出愛情的角逐,以成全弟弟永壽和滿珠喜結良緣。
然而命運造化弄人,就在滿珠雙親要她自己選擇嫁誰時,宮里來了命令,選滿珠入宮當秀女。滿珠一家不敢違抗皇命,滿珠因此被強行帶進宮中。
永福對滿珠一往情深,在城里城外打聽滿珠的消息,為了能夠找到滿珠,他到處打聽能夠進宮的方法,結果認識了專門幫人進宮的“小刀劉”。
小刀劉告訴永福,要想進宮就個必須簽下「婚書」,然后“嫁到宮里”。
永福是個鄉下窮小子也不識字,但為了追求愛情他毅然答應下來,卻沒想到「嫁到宮里」要付出慘痛的代價——竟然是要凈身做太監。
凈身之后永?;诤奕f分,想起自己與滿珠的愛情,卻只能自怨自哀。
就這樣,永福進宮當了一名卑微的小太監,他一心惦記著尋找滿珠,卻苦于沒有機會。同在宮中的太監永福和宮女滿珠一樣,都要接受各式各樣的訓練。
剛入宮的宮女們要學習如何伺候皇帝,整天在各種禮儀訓練中度過,還有忍受一些女官的潛規則凌辱。
至于太監永福還有學習武藝,負責陪年輕的同治皇帝(張振華 飾)一起練習摔跤。身手矯健的永福因將同治摔倒而得到稱贊,之后更被征為貼身太監。
永福終于找到滿珠,兩人相約御花園,原本情難自控,但在在關鍵時刻,永福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是殘缺之身,讓他內心十分痛苦。
與此同時,年輕的同治皇帝與皇后兩情相悅,但慈禧不喜歡皇后,為了要皇帝多親近自己選定的慧妃,更將皇后送入冷宮,還讓李蓮英監視皇帝。
同治皇帝因此產生逆反心理,要斬李蓮英。幸虧永福從中周旋,李蓮英才保住性命。為此,李蓮英對永福感激不盡。
同治皇帝在五貝勒的攛掇下,私自出宮來到了八大胡同的花街柳巷尋歡。結果在青樓內,一名富家闊少爺為了爭奪名妓艷紅,竟然和同治一行人起了沖突。
好在永福非常敬業,憑借著矯健身手打退了闊少的手下,讓同治皇帝十分滿意,提拔他當了御前副總管。
永福升官之后衣錦還鄉,本想回老家報答養父,可養父得知他竟然進宮做了太監,因此對他很是瞧不起,永福內心明白自己的太監身份會被人不齒。
回到宮里的永福又得知一樁悲劇,同治皇帝要滿珠侍寢,結果滿珠抗命不從,被皇帝打入冷宮。永福內心不忍卻不敢違抗皇帝的命令。
然而就在不久后,同治皇帝竟然染上了花柳病,慈禧太后得知后十分震怒。
她在意的不是同治皇帝得病,而是得了這種會有損皇家名譽的骯臟之病,因此對同治更加不滿。
不久后皇帝駕崩,知道皇帝實際死因的人全被處死,永福預感到危機,趁亂帶著滿珠一起私逃出宮。
但逃回鄉下的永福和滿珠,卻發現家人早已被屠殺。這時,李蓮英率隊前來追殺兩人,可他卻放過了永福和滿珠,為只有太監才知道太監的痛苦。
永福和永福和滿珠從此隱姓埋名生活,過著窮苦的日子,直到清王朝滅亡。
永福剪掉了頭上的辮子,還親手砸了自己曾經非??粗氐摹皩氊悺?,想要擺脫曾經被人歧視的太監身份??蔀榱松?,永福只能繼續低頭出賣尊嚴。
時間切回現在,永福面對洋人游客手中的鈔票,只能屈辱地脫下褲子,而滿珠則在旁邊掩面哭泣,眾人給錢之后嬉笑著離開了,而永福和滿珠卻站在原地盡是悲涼。
兩個人落魄地相互攙扶著,沿著皇宮城墻慢慢走回去,最后一個鏡頭給了他們旁邊皇宮城墻上的高樓。
永福和滿珠面對漫長的人生之路,不知盡頭在哪里?
電影的故事到此結束。
這部《嫁到宮里的男人》與《中國最后一個太監》,在影片題材、時代背景、情節設計上有很多類似之處,因而在當時被批評為跟風之作,但兩者在側重點上又有所不同。
雖然都是以太監的人生遭遇和時代變遷為主題,但《最后一個太監》作為一部港片,在情節鋪排方面更加緊湊,故事的戲劇張力也比較足,片中出現的演員表現也比較出彩,尤其莫少聰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。
但該片的問題是場景比較簡陋,因為《最后一個太監》并沒有在內地取景,片中的宮廷戲主要靠搭景完成,而《嫁到宮里的男人》則全程在內地的故宮取景,受到李翰祥的三部電影的影響,編導為此花了很多心思在景觀布置和道具的考究上,更請了故宮博物院的學者當顧問。
整部片最大的亮點也就在于拍得極為工整認真,場景和敘事都凸顯一種厚重嚴謹的歷史寫實感,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本片的配樂是由著名作曲家蘇聰參與創作,他曾憑借《末代皇帝》取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獎,據說當年電影公司為了請他配樂就耗資百萬臺幣。
還要特別提及的是,本片的片尾曲的演唱者竟然是劉德華。劉德華演唱電影主題曲本身并不稀奇,稀奇的是這首歌的曲風是當時內地流行的西北風,聽到劉氏唱腔演繹這種民間小調式的歌曲,讓人感到相當特別。
回到電影本身而言,《嫁到宮里的男人》雖然拍得較為認真工整,但影片的故事較為平庸,同治皇帝與慈禧太后的八卦秘史,已經在李翰祥的電影中被拍過了,而作為主角的太監永福的人生命運的刻畫比較單薄,主演張立基也很青澀,沒有表現出這個角色身上的悲情感,導致影片的情感濃度大打折扣。
此外,本片其實有多個版本,內地版時長為95分鐘,香港版的時長僅有83分鐘,港版雖然時長較短,但剪掉了關永福和滿珠進宮前青梅竹馬的拖沓戀愛情節,同時又增添了很多戲份。
從觀感來說,港版更加緊湊,但是港版中有不少尺度讓人咋舌的剝削情節,其色彩、畫幅和角色造型都與內地版不太一樣,懷疑是片商在內地拍完后,又在港臺發行時為了增加票房額外補拍的。